【导语】双相情感障碍也称双相障碍、躁郁症,指发病以来,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、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情感障碍。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,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 以上,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,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。
【病程特征和典型表现】
发病年龄早,多在45岁以前发病,15-19岁是首发高峰。首次躁狂发作多发生青年期,起病较急,可在数日内发展到疾病状态,抑郁发作起病缓慢。成人发病者需仔细询问既往是否有不典型的、轻度而短暂的抑郁或躁狂发作。
躁狂和抑郁发作没有固定顺序,可连续多次躁狂发作后有一次抑郁发作,或反过来,先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。也可躁狂和抑郁交 替出现或反复循环,以混合方式存在。
典型发作表现:为发作性病程,间歇期正常。躁狂发作时,情感高涨,言语增多,活动增多,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;抑郁发作时,情绪低落,思维迟缓,活动减少等,即协调性精神运动性抑制。
【疾病危害】
双相情感障碍如不治疗,易反反复作,长期的反反复作,导致患者疾病慢性化、人格改变和社会功能受损。由于病前的人格和疾病症状的影响,患者酒依赖、物质滥用、药物依赖发生率高。
【疾病诊断】
如何明确诊断双相情感障碍?与很多其他科疾病不同,由于双相障碍目前病因未完全阐明,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实验室检查或者化验结果支持临床进行诊断。一些量表的评估和实验室检查,可作为医生辅助诊断和确定严重程度参考,并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,不能作为确切的诊断依据。诊断的确定仍然依据病史、 精神症状检查,及结合病程进展的规律综合考虑。
【疾病治疗原则】
①早期识别,早期治疗,足量足疗程治疗,全程治疗,可以减少急性期痛苦,改善远期预后。
②采取综合治疗,包括药物治疗,物理治疗,心理社会干预和危机干预,以提高疗效,改善治疗依从性,预防自伤自杀,提高社会功能。
③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,需要家庭给予患者支持、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