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大大提高了现代生活的节奏,使得生活变得十分便利,任何生活上的事情几乎都可以通过手机解决。手机对于现代人而言,简直就是生命的存在,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:出门忘记带手机,简直就像被世界抛弃,很没有安全感。
不能正确使用手机,手机就会像长在手上的一个"毒瘤",让人摆脱不得,我们逐渐"被控制"。成人也抵抗不了手机的诱惑,更何况是自制力不强的未成年人呢?
记得之前在网络上有一个学生作文很火,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思考。
一个小女孩的作文被老师传到网络:"妈妈是个大骗子,每次她都骂我玩手机,但是自己却一直玩。有一次我考试得了100分,想告诉妈妈听,想得到妈妈的表扬,但是她却只顾着玩手机不陪我说话,我想问问老师,是不是等我长大了就可以玩手机了?"
这篇作文说出了现在家长教育的问题,不仅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,还未能控制好自己,会做的只懂得一味责骂孩子。试问,换做是你,你会接受这样的人的批评吗?
那么,父母要怎样做才能避免让孩子沉迷手机呢?
1、多与孩子参加亲子活动
孩子为什么会喜欢玩手机?主要原因是因为无聊、寂寞,没人陪伴、没地方玩。而这个阶段的孩子又是最渴望得到父母爱的时候。家长在忙完工作之后,可以抽出一些时间专心陪伴孩子,经常给孩子讲故事、做有趣的亲子游戏、参与户外活动……这些活动对孩子来说比玩手机更有吸引力。
2、多鼓励孩子进行运动
经常玩电子产品的孩子,容易出现运动发展滞后、反应能力迟缓等问题。而孩子在运动时,身体会产生多巴胺、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,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可以让孩子的心情变得愉悦,增强孩子记忆力、专注力。因此,家长可以趁着暑假,多抽些时间陪孩子到户外跑跑步、打打球,鼓励孩子多运动,并培养孩子各种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。孩子如果能从这些积极的爱好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,对手机的需求自然会大大降低。
3、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看手机
孩子最喜欢模仿大人了,之所以会沉迷手机,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看到父母无时无刻的盯着手机,所以,他们会很好奇,想探个究竟。但如今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手机,不是让父母非得减少用手机的时间,而是减少在孩子们面前看手机的时间。父母应该以身作则,在孩子面前树立个良好的榜样,而不是以双重标准对对待孩子,要知道不自律的家长是很难教育出自律的孩子。
4、不要用“玩手机”当奖励
这是很多家长会犯的错误,比如动不动拿电子产品当奖励,以“可以让你多玩X小时手机”作为听话的交换条件。经常这样,孩子就容易把玩手机作为最大的诉求,而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。因为在频繁的奖励之后,孩子的自控能力差,容易出现无度使用的情况,于是变被动得到奖励为主动要求奖励,甚至会想各种方法来“要挟”家长,比如不给玩手机就不吃饭,先玩1个小时手机再画画等。而提出这类过分小要求是近期的,从长远来看,甚至对孩子全面的功能开发、智力发育等都有影响。
5、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
对低年级孩子, 可以通过游戏训练去提升孩子对各类新鲜事物的兴趣,游戏可以是拼图、下棋,让孩子尽早学会拼图,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;学习简单棋类的玩法。还可以是“猜物”,把几种不同形状、轮廓鲜明的东西放在袋子中,让孩子去摸,然后提问孩子:“一共有几样东西?都是些什么?你是怎么知道的?”
孩子喜欢画画、搭积木、剪纸,家长们只需提供好东西,玩的事儿就交给孩子。在玩的过程中,自由度越高,才华方能越高。
相反,一味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思路来,反而会束缚了孩子的发展,破坏掉孩子的天赋。一般来讲,学画画、钢琴和小提琴的孩子注意力都比较强,但前提是孩子对这些感兴趣。
上述医生所讲述的这些,各位家长们可以参考一下,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咨询我们的医生,医生会为大家耐心解答。
广州脑博仕医院作为华南地区自愿戒网诊疗专业医院,以“专业、专家、专病、专治”为特色,在青少年网瘾、沉迷游戏、手机成瘾、网络痴迷、网瘾综合征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精神障碍等病症诊疗方面颇具实力,以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获得了患者的口碑和信赖,各地患者纷纷慕名前来就诊。
医院专家会根据患者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,并结合个人意愿,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。出院后,为其制定院后心理康复计划,定期回访,指导康复,发现问题及时疏导,鼓励患者定期复诊和心理治疗,巩固疗效。
医院地址: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