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走上路”、“开黑”、“五杀”、“吃鸡”......相信大家对这些词并不陌生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学生们之间的对话已不再是作业做完了吗?而是你什么段位了?要不要吃鸡?这并不是个例,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。在“有钱就有装备”、“有钱就能打赏”的虚拟世界里,青少年一旦患上“手机病”,不仅砸钱造成经济损失,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,甚至会导致学业荒废。
在孩子很小的时候,为了让孩子可以更快地辨色认物、更好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,家长们几乎都给孩子买过立体书、识字卡片、音乐点读机、几何积木玩具等等。孩子们越爱玩,大人越高兴。“寓教于乐”的道理其实家长们都懂。但遗憾的是,随着孩子越来越大,学习任务越来越重,我们这种探索未来的勇气却变得越来越小。但是,社会在发展,时代在进步。“玩”的概念自然也在变化,我们的孩子基本都是00后,甚至10后,他们生在互联网的时代,对他们来说:“玩”,自然也包含着网络游戏。于是,如何平衡孩子的游戏时间和教育问题?——成为了众多家长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问题。
很多时候,这个做法跟大禹治水一个道理:疏而不堵。以下三点建议可以参考:
1、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
爱玩是孩子的天性。就像我们小时候围绕跳绳、踢毽子的娱乐方式一样,只是时代在变化,娱乐的形式更多衍生到了网络里。所以,作为家长不应该禁止孩子玩游戏,而是采取更加合理科学的方式引导孩子。孩子年龄毕竟还小,没有特别强的自控能力,这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多进行引导和监督。
想要培养自控能力,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玩游戏的时间上限。比如周一到五,每天最多玩1小时,周六、日每天最多2个小时,单次玩游戏的时间是30分钟;两次玩游戏的时间中间至少要休息15分钟,休息时不要用眼睛,比如看书、看电视等。其次,和孩子一起制定时间表,列出当天要完成的任务,以及每一项任务可能需要的时间。
2、合理利用游戏的正向价值
中国有句老话: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”。我们很多家长都没有了解过孩子玩的游戏,更不要提如何帮助孩子去利用、发挥游戏的正面作用了。关报告表明,有67.9%的父母从未给孩子推荐过网络游戏,这源于父母本身对网络游戏的不了解。
首先,我们可以尝试去了解孩子玩的游戏,跟他们一起去找跟游戏相关的杂志、书籍、游戏秘笈等。
其次,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分析游戏升级、闯关背后的秘密,其实很多游戏只是在时间和角色的复杂程度上作了设置而已。
最后,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探究游戏背后的秘密后,甚至可以尝试让孩子学习一种计算机语言,激励他们自己去开发、探索。
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玩游戏的欲望,更是变相地帮助孩子培养了一项职业技能,就算孩子以后不从事这一行业,对孩子的逻辑思维等能力也有很大的益处。
3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
随着孩子越来越大,他们的人格会越来越完善,对世界的认知会越来越完善,他们的情感需求会越来越丰富,这个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和关心尤为重要。试想,如果孩子的情感需求在家长这里得不到满足,那么要用什么东西来填补这个的空白?早恋、网瘾的苗头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出现。因此,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,是孩子成长过程和父母育儿过程中的必修课。
家长们要有这种意识,不管孩子是什么样子,做错了什么,对他们满意还是不满意,在任何一个情境下和孩子沟通时,一定要注意,疼爱要多于管教。比如孩子做作业做到很晚,可以建议孩子注意身体,早点休息,明天起来再继续完成,而不是强制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再去休息。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要让孩子感到舒适愉快,在这样的环境下,亲子之间的交流才会更融洽,孩子也能保持正确的心态去平衡学习与游戏。
广州脑博仕医院是一家专业戒网瘾机构,专业团队,科学体系,专注于青少年网瘾、沉迷网络、沉迷游戏、手机成瘾、网络痴迷、网瘾综合征、以及由此导致的厌学辍学、懒散、逆反叛逆、自闭冷漠、暴力亢奋等各类青少年精神心理和行为障碍的诊治。
医院地址:广州市荔湾区南岸路18号